春日的西平大地,和风拂过希望的田野,百花绽放生命的绚烂。4月28日,在2025年“把青春华章写在西平大地上”五四主题宣传教育引导活动现场,当讲述者吕长城以《冰河军魂显担当》为题,当西平县现役军人张军伟舍身救人的事迹被娓娓道来,整个会场屏息凝神,这故事再次像一道闪电,照亮了每个人的心灵苍穹,随后是雷鸣般的掌声,这掌声不仅是对一位英雄的礼赞,更是对时代精神最深情的呼应。 2024年11月26日的夜晚,寒风刺骨。信阳市息县龙湖公园的水面泛着冷冽的光。突然,两声呼救划破夜空——两名群众不慎落水,生命危在旦夕。恰在此刻,探亲途中的张军伟闻声而至。没有片刻犹豫,这位中国人民解放军XXX部队的士兵纵身跃入冰河。河水如刀割般刺骨,他却浑然不觉,心中只有一个念头:救人!
生死攸关之际,张军伟展现出惊人的冷静与专业素养。他将两个救生圈套在落水者身上,自己却放弃了使用。这不是鲁莽,而是军人的决断——在分秒必争的救援中,每一秒都关乎生死。凭借着部队锤炼出的强健体魄和沉着判断,他硬是在刺骨河水中开辟出一条生命通道,成功将两名落水者救上岸。当救护车呼啸而至,这位救人英雄却不留姓名悄然隐入夜色,只留下一个湿漉漉的背影。被救者多方打听,辗转找到张军伟,泣不成声:“若不是你,我们这两个家都没了!” 这一跃,不是偶然的冲动,而是一名军人使命担当的必然选择;这一退,不是刻意的低调,而是一名战士纯粹初心的自然流露。张军伟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新时代军人的英雄本色——无需豪言壮语,只在人民需要时挺身而出;不求鲜花掌声,只求无愧于这身戎装。 追溯张军伟的成长轨迹,我们发现,英雄的品质早已在日常点滴中悄然铸就。西平县柏城街道那个熟悉的陡坡,见证了他最初的善良。每当卖菜老人吃力推车上坡时,总有一个阳光少年第一个冲上前去帮忙。他脸上的笑容比阳光还灿烂,手中的力量虽小却坚定。这份朴素的善意,如同蒲公英的种子随风播散,随着岁月生根发芽。 参军入伍后,张军伟将这份善良升华为更深沉的家国情怀。训练场上,他挥汗如雨,手上的血泡破了又起;危难之际,他挺身而出,用肩膀筑起生命防线。“能为大家做点事,心里踏实”——这句朴实的话语,道出了一名军人最纯粹的精神追求。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,他不仅锤炼出过硬本领,更铸就了坚不可摧的精神品格。 翻开张军伟的军旅档案,每一页都写满奋斗的足迹。作为班长,他以身作则,带领战友们攻坚克难;在训练比武中,他咬牙坚持,手上的血泡见证着不屈的意志;战备训练中,他以优异成绩荣立三等功;“四有”优秀士兵的称号,是对他全面发展的最好肯定。这些荣誉背后,是一个普通士兵对职责的无限忠诚,对使命的执着坚守。 家风如雨,润物无声?!拔逡弧鼻跋?,张军伟的母亲谈起儿子时,眼中闪烁着自豪的泪光。在这个平凡的家庭里,“忠厚仗义、乐于助人”不是挂在墙上的家训,而是融入血脉的行动准则。父亲的身教重于言传,母亲的慈爱蕴含期许,共同滋养出一颗向善向上的心灵。2024年“西平好人”的称号,正是对这份家风的崇高礼赞。 当张军伟冰河救人的事迹在西平大地上传颂时,它已升华为一种时代精神的象征。在价值多元的今天,这种毫不犹豫的担当、不求回报的奉献、默默无闻的坚守,恰如一股清流,涤荡着人们的心灵。它提醒我们:在这个需要英雄的时代,英雄其实就在身边;在这个呼唤担当的时刻,担当始于每个人的选择。 站在五四青年节的历史节点回望,张军伟用行动给出了新时代青年最铿锵的回答:青春的价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,生命的华章要用担当来书写。他的故事,是一面镜子,照见我们内心最纯粹的光辉;也是一把尺子,丈量着我们与崇高的距离。 冰河中的那一跃,定格了一名军人的英雄瞬间;而日常中的每一步,铺就了通向崇高的漫漫长路。张军伟的事迹告诉我们:英雄不必惊天动地,但求问心无愧;担当无需豪言壮语,贵在持之以恒。这才是最动人的青春华章,这才是最坚实的西平脊梁。 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,张军伟的故事如同一颗种子,播撒在西平大地的沃土上,也播撒在每个人的心田里。它必将生根发芽,绽放出更多担当之花,结出更多奉献之果,让青春之光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更加绚丽夺目。(驻报全媒体记者 许静) |